原创自然摄影博客www.cnflora.com 目前收录3000余种园林景观植物,同时兼顾展示药用植物、野花、野菜、野果等;全站按照园林用途分类,可方便设计师检索对照查阅。本站目的在于分享自然之美,同时记录昆虫、鸟类、野生动物图像,用影像保护自然。工作请联系QQ:23662424

甘薯/番薯/地瓜 Ipomoea batata(图)


甘薯花当中有一支害虫,甜菜夜蛾的幼虫 ;)



学名:Ipomoea batatas  
科属:旋花科甘薯属
英文名:Sweet potato、Sweet Morningglory
别名:地瓜、猪菜、猪菜、朱薯、赤薯、金薯、洋芋

栽培上因薯块肉色不同,可分为红薯、红山芋、黄薯、白薯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性草本,茎匍匐蔓生或半直立,长1~7米,呈绿、绿紫或紫、褐等色。茎节能生芽,长出分枝和发根,利用这种再生力强的特点,可剪蔓栽插繁殖。叶着生于茎节。叶片有心脏形、肾形、三角形和掌状形,全缘或具有深浅不同的缺刻,同一植株上的叶片形状也常不相同;绿色至紫绿色,叶脉绿色或带紫色,顶叶有绿、褐、紫等色。聚伞花序,腋生,形似牵牛花,淡红或紫红色。雄蕊 5个,雌蕊1个。蒴果近圆形,着生1~4粒褐色的种子。染色体数2n=90。花期7-9月。

    甘薯根可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 3种形态。须根呈纤维状,有根毛,根系向纵深伸展,一般分布在30厘米土层内,深可超过100厘米,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柴根粗约1厘米左右,长可达30~50厘米,是须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土壤干旱、高温、通气不良等原因,以致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畸形肉质根,没有利用价值。块根是贮藏养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分布在 5~25厘米深的土层中,先伸长后长粗,其形状、大小、皮肉颜色等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分为纺锤形、圆筒形、球形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红、淡红、紫红等色,肉色可分为白、黄、淡黄、橘红或带有紫晕等。具有根出芽特性,是育苗繁殖的重要器官。块根的外层是含有花青素的表皮,通称为薯皮,表皮以下的几层细胞为皮层,其内侧是可食用的中心柱部分。中心柱内有许多维管束群,以及初生、次生和三生形成层,并不断分化为韧皮部和木质部。同时木质部又分化出次生、三生形成层,再次分化出三生、四生的导管、筛管和薄壁细胞。由于次生形成层不断分化出大量薄壁细胞并充满淀粉粒,使块根能迅速膨大。中心柱内的韧皮部,具有含乳汁的管细胞,最初只限于韧皮部外侧,以后由于各种形成层均能产生新的乳汁管而遍布整个块根,切开块根时流出的白浆,即乳汁管分泌的乳汁,内含紫茉莉苷。

起源与分布:
   
J.B.埃德蒙等认为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A.von 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 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目前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J.B.埃德蒙等认为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A.von 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 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目前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分布与种植制度:

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1985年世界甘薯栽培面积800.3万公顷,总产量为11143.8万吨。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全国分为5个薯区:①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②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③长江流域夏薯区。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④南方夏秋薯区。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⑤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岛屿属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主要种植秋、冬薯。

营养与功能:


甘薯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除淀粉易于消化吸收外,甘薯块根亦含大量纤维素可吸附大量的水份,在消化管内不易被消化并促进胃肠蠕动,因而吃甘薯食物可达到预防便秘,促进排泄效果。此外甘薯目前亦被视为一种生理碱性食品,可中和一些生理酸性的食物,帮助人体保持酸碱平衡,调整人体代谢机能,堪称为现代物美价廉的保健食品。甘薯中的糖分,主要是麦芽糖和葡萄糖,甜度适中,温和,口味好,适于食用。其蛋白质中的胺基酸之组成为必需胺基酸,堪称质量良好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及烟碱素、甲硫胺酸等,此外还含有多种无机盐类和纤维素等对人体健康之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可预防文明病。做为主食,其热量较米面食为低,不易使人肥胖。

甘薯叶又名地瓜叶也叫过沟菜,甘薯叶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但维生素A、B1与C含量高,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单宁与矿物元素 (钙、磷、铁) ,可降胆固醇,具有防治高血压、退肝火、利尿等功效;所含的膳食纤维柔细,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痔疮及大肠癌之罹病率。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增加饱食感,具有减少热量摄取的间接优点,助于糖尿病患者之血糖控制,多食降低胆固醇,为有益人体之健康蔬菜。


烹煮:拔丝地瓜
准备材料:地瓜、白砂糖、麦芽糖
做法:
1. 地瓜削皮、切块
2. 准备油锅,油温约180度,炸地瓜,炸到金黄色起锅(约五分钟)
3. 同一个锅子,把油倒掉,放水、白砂糖、麦芽糖,熬至黏稠状,再把炸好的地瓜放下去拌一拌,需搅拌均匀,起锅。

吃法有两种:

1. 拿筷子拉起,就会有丝,拉越长越好吃,可以站起来拉 ^^
2. 可以放入冰水中,吃起来会脆脆的。

评论(2)

© 草木春秋©植物图鉴 | Powered by LOFTER